安徽物联网技术赋能小麦赤霉病防控 智能监测+无人机施药构筑粮食安全屏障
安徽省近年来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植保深度融合,在小麦赤霉病防控领域取得显著成效。面对今年小麦赤霉病重发态势,全省投入6.5亿元财政资金,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了智能化防控体系。其中,由53处物联网监测终端组成的小麦赤霉病预警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田间小气候数据,结合AI预测模型,将预报准确率提升至98%,服务范围覆盖全国1.5亿亩麦田。这套系统历经8年研发验证,已获得农业农村部科技成果认证,成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之一。
在防控环节,全省组织2万余台智能装备开展作业,包括1万多架搭载AI处方图技术的植保无人机。这些设备不仅能实现日作业1800万亩次的高效防控,还可通过航测数据精准识别病害高发区域,实现“点防点治”,减少30%以上农药使用量。大疆、极飞等企业提供全天候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确保防控作业的高效性和精准性。目前全省统防统治面积占比已达91.54%,大幅提升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率。
为确保防控质量,安徽省建立了植保无人机监管平台,对作业轨迹、飞行参数、施药量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庐江县等地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通过物联网平台对服务主体的作业能力、用药情况等全程跟踪,确保防控合格率达95%以上。这种“智能监测+精准施药+全程监管”的防控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还推动了农药减量增效,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该模式已在14个省份推广,成为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
数据要点:
- 精准预警: 安徽省部署53处物联网监测终端,结合AI模型实现小麦赤霉病98%预测准确率,服务全国1.5亿亩麦田。
- 高效防控: 全省投入1万余架植保无人机,日作业能力达1800万亩次,AI处方图技术减少农药使用30%以上。
- 智能监管: 物联网监管平台覆盖5000万亩作业面积,第三方核查使防控合格率达95%。
关键词:物联网监测、AI预测模型、植保无人机、农药减量、统防统治、智慧农业
引用源:[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看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安徽小麦赤霉病防控
本文内容源自第三方公开报道,引用仅为信息传递之目的。天地农网不对原文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构成任何投资或操作建议。用户据此决策需自行承担风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tdnwshangwu@slanet.cn,我方将于48小时内响应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