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新实践:物联网技术驱动精准种植与智能监测应用
开州区南门镇花林村通过物联网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采用“一季粮两季菜”轮作模式,结合大型耕作机作业,每亩年收益达1.2万元,土壤利用率提升45%。玉米播种密度增至3800株/亩,亩产增加150-200公斤。鲁渝蔬菜产业园运用智能物联网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调控农作物生长环境,水果番茄单株结果25-30串,产量达同类三倍,螺丝椒增产30%以上。鲁渝协作公司总经理汤斌表示,物联网设备可精准检测土壤氮磷钾含量,实现节水节肥精准灌溉。
奉节县安坪镇3000亩杂柑基地引入“田保姆”服务,依托专业技术全程指导春管;梁平区星桥镇种粮大户范金盛通过学习无人植保机操作,提升春耕效率。潼南区气象局构建48个自动气象站网络,实时监测农田温湿度与土壤墒情,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助力农户科学应对天气变化,减少灾害损失。物联网技术正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各环节,推动精准农业与智慧农业快速发展,显著提升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
数据要点:
1、增产显著:物联网技术助力玉米种植密度增至3800株/亩,亩产提升150-200公斤;水果番茄产量达同类三倍,螺丝椒增产30%以上。
2、精准农业: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氮磷钾含量,实现精准灌溉,节水节肥,提高资源利用率。
3、智慧监测:48个自动气象站网络实时采集农田温湿度、墒情数据,优化农业决策,减少气象灾害损失。
关键词:物联网农业、精准灌溉、智慧监测、增产增效、智能传感器、自动气象站
引用源:[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科技赋能“巴渝粮仓” 智慧农业绘就丰收画卷
本文内容源自第三方公开报道,引用仅为信息传递之目的。天地农网不对原文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构成任何投资或操作建议。用户据此决策需自行承担风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tdnwshangwu@slanet.cn,我方将于48小时内响应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