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与循环水养殖的数字化转型
在广州粤港澳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的增城派潭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物联网技术正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变革。无人机精准播种施肥、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数据、云平台分析作物生长环境,构建起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公司法人梁艺表示,通过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基地实现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同时提升产量,目前年产有机蔬菜2万吨,其中1.5万吨直供港澳,成为大湾区"菜篮子"标杆项目。该企业还创新"北菜南调"模式,在内蒙古赤峰设立林西基地,依托物联网冷链技术攻克叶菜保鲜难题,使蔬菜抵港后仍保持新鲜。税务部门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累计减免企业税费超3000万元,助力项目落地。
同期在从化区万树智慧渔场,物联网技术同样重塑水产养殖模式。RAS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水下传感器实现水质监测、自动投喂和疾病预警,构建"智慧大脑"管理平台。渔场负责人刘晓东介绍,数字化养殖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90%,二期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5000万元。
税务部门成立专项服务专班,为企业定制税收优惠指引,加速项目建设。这两个案例生动展现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通过智能监测、数据分析和自动化控制,推动传统农业向精准化、绿色化转型,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保供和质量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数据要点
1、物联网技术提升农业效率:粤港澳农业通过无人机、土壤传感器和云平台实现精准种植,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年产蔬菜2万吨,其中1.5万吨直供港澳。
2、“北菜南调”模式突破保鲜难题:依托物联网冷链技术,内蒙古基地蔬菜3天保鲜期内直达香港,税务优惠减免超3000万元助力项目落地。
3、智能渔业降低养殖风险:从化智慧渔场采用RAS循环水系统,水下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预计二期项目年产值达5000万元。
关键词:物联网农业、智慧种植、精准养殖、北菜南调、循环水养殖、税收优惠
引用源:[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税惠助农 大湾区“菜篮子”盈筐满载
本文内容源自第三方公开报道,引用仅为信息传递之目的。天地农网不对原文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构成任何投资或操作建议。用户据此决策需自行承担风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tdnwshangwu@slanet.cn,我方将于48小时内响应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