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赋能智慧农业:从手机种地到机器人巡田的现代化变革
当下正值春耕关键期,物联网技术正深度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种植户通过"吉时雨"智慧农业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该平台整合北斗卫星定位、环境传感网络等物联网技术,构建起覆盖12省600余万亩耕地的智能监测体系,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气象数据并智能分析耕地状况。
在新都区千亩稻田,搭载激光雷达与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小胖"实现毫米级作物监测,配合具备六轴传感器的"小瘦"机器人,通过5G物联平台联动植保无人机等设备,构建起全流程精准作业闭环。邛崃种业园的"阿崃"机器人更集成多维传感器、AI视觉识别和声光驱鸟系统,实现从环境监测到病害预警的智能化管理。
2024年成都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已达88%,根据《成都市农业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行动方案》,2025年将全面推进物联网技术在"五良"融合中的应用,打造链式技术推广体系,目标使园区机械化率提升至90%。这些实践标志着农业生产已从经验驱动全面转向数据决策,展现出物联网技术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中的核心价值。
数据要点:
1、“吉时雨”智慧农业平台已覆盖12省26市(县),服务600余万亩耕地,实现北斗定位、土壤墒情监测等物联网技术应用。
2、成都2024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计划2025年提升至90%,推动“五良”融合与智慧农业升级。
3、智能巡检机器人“小胖”“小瘦”通过5G物联平台联动农机设备,使复杂地形作业效率提升40%,实现全流程精准农业管理。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北斗定位、智能监测、农业机械化、5G物联、精准作业、AI算法、数字农业、农业机器人
引用源:[中国农业信息网]智慧大田
本文内容源自第三方公开报道,引用仅为信息传递之目的。天地农网不对原文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构成任何投资或操作建议。用户据此决策需自行承担风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tdnwshangwu@slanet.cn,我方将于48小时内响应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