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进行时:200亩油菜田里的物联网技术革命
物联网技术正在苏家坨镇的农业生产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转型升级。在春耕现场,智能拖拉机与施肥机协同作业,实现精准深耕与有机肥均匀撒施,而温室大棚内的西红柿、油麦菜等作物在智能化环境调控下长势喜人。苏家坨镇通过部署农田物联网监测网络,构建了覆盖全生产环节的智慧农业体系,其中土壤传感器实时采集墒情和养分数据,气象监测站提供精准环境预报,所有数据均汇集至"海淀智慧农业监管平台",农户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掌握田间状况并作出科学决策。
西山农场创新采用"机械精播+人工撒播"模式种植200亩油菜花,后续将通过轮作玉米来改良土壤,整个过程都依托物联网数据进行精准管理。温室大棚接入北京市设施农业管理系统后,实现了环境参数的自动监测与调控,技术人员在监控中心就能全面掌握作物生长态势,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2024年,苏家坨镇计划完成粮食播种900亩、蔬菜2100亩的生产目标,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保障。
通过智能监测系统确保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不仅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还构建了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这种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既保障了首都"菜篮子"供应,也为全国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样板,展现出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
数据要点:
1、生产效率提升:通过智能农机(如精播机、施肥机)与物联网系统协同,农田作业效率显著提高,如油菜花播种采用"机械精播+人工补种"模式,确保200亩田地出苗率。
2、产量与品质优化:2024年计划粮食播种900亩、蔬菜2100亩,依托物联网环境调控技术,预计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同步提升,形成可追溯的生产体系。
关键词:物联网农业、智能监测、精准种植、智慧农业平台、数据驱动、智能农机、产量优化、数字农业
引用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_苏家坨镇科技赋能带来春耕好“丰”景
本文内容源自第三方公开报道,引用仅为信息传递之目的。天地农网不对原文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构成任何投资或操作建议。用户据此决策需自行承担风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tdnwshangwu@slanet.cn,我方将于48小时内响应处置